4月經濟數據釋放持續向好信號
國家統計局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比上月回落1.6個百分點。41個大類行業中,36個行業同比增長,增長面超過八成。
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1%,比前值放緩0.8個百分點。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7%,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
1~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4.0%,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8.8%,明顯快于全部投資增長。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4月份外部沖擊影響加大,但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宏觀政策協同發力,各方面積極應變、主動作為,國民經濟應變克難穩定運行,發展質量持續提升,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信心和底氣。但也要看到,國際環境變數仍多,多重風險交織疊加,國內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鞏固。
【點評】4月份中國頂住壓力、平穩運行,在關稅戰沖擊下展現出較強韌性。其中消費回暖,出口結構優化,政策精準發力成為核心的支撐。專家認為,下一步,應聚焦信心提振、瓶頸突破、風險化解,通過擴大內需、深化開放、強化創新,將外部的壓力轉化為轉型升級的動力。以政策工具箱的靈活性來對沖不確定性,以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來抵御外部的沖擊,最終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4月稅收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財政部20日數據顯示,1~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616億元,同比下降0.4%,降幅較一季度(-1.1%)有所縮窄;全國稅收收入同比下降2.1%,較一季度降幅(-3.5%)有所縮窄。其中4月份稅收收入增速實現年內首次轉正,同比增長約1.9%。
非稅收入增幅有所下滑。今年前4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非稅收入15060億元,同比增長7.7%,較一季度(8.8%)有所下滑。
1~4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下降11.4%,較一季度-15.9%有所縮窄。
支出方面,1~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4.6%,明顯高于收入增速。前4個月支出完成預算的31.5%,支出進度為2020年以來同期最快。
【點評】今年以來,財政收入降幅持續縮窄,財政支出持續擴張,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正靠前實施,推動經濟增長。4月份中國經濟頂住壓力穩定增長,也為稅收收入轉好提供了基礎。房地產市場朝著止跌回穩的方向邁進,推動地方政府賣地收入降幅縮窄。
存款、LPR降息同步落地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20日公布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為3%,5年期以上LPR為3.5% ,均較上月下降10個基點。這是自去年10月以來,LPR首次下調。
同日,多家國有大行及部分股份行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通知存款等多種產品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對活期、定期、通知存款利率下調幅度在5~25bp之間。
截至2025年一季度,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下行至3.75%的歷史低位,商業銀行凈息差回落至1.43%的低點。
【點評】LPR迎來7個月以來第一次下降,傳遞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降低居民負擔的積極信號。LPR下調的直接影響之一是新發放房貸利率下降,對于購房者來說,這意味著更低的融資成本和更輕松的還款壓力,但對于銀行而言,資產端收益可能有所減少。存款降息和LPR調降同步落地,是在利率自律機制影響下,商業銀行主動穩定息差的舉措。
七部門支持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近日聯合發布《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推出15項科技金融政策舉措,為科技創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的金融服務。
文件從創業投資、貨幣信貸、資本市場、科技保險、財政政策、央地聯合和生態建設7個方面強化部署,將推動更多金融資源進入科技創新領域各環節,引導更多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創業投資是支持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文件提出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創業投資機構和產業投資機構發債融資等舉措。
同時,文件強調發揮貨幣信貸的重要作用,優化科技創新與技術改造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鼓勵銀行探索較長周期的科技創新貸款績效考核方案等。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介紹,中國人民銀行已將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規模由5000億元擴大到8000億元,再貸款利率由1.75%下調至1.5%,引導金融機構為企業研發創新和設備更新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精準的貸款支持。
【點評】前期各部門圍繞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此次七部門聯合發文,對這些政策進一步作出具體部署,既注重存量政策的迭代升級,也注重增量政策的創新供給,是實現科技和金融“雙向奔赴”的一項基礎性、引領性制度安排。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地實施,有望為我國科技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助力我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搶占先機。
中央明確城市更新“路線圖”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為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提供指引。
意見部署了八項主要任務:加強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整治改造,開展完整社區建設,推進老舊街區、老舊廠區、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修復城市生態系統,保護傳承城市歷史文化。
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穩步有序推進城市更新重點工程實施,持續加大中央投資支持力度。中央財政立足于探索新模式、城市更新重點任務、財政金融政策協同等“三個聚焦”來支持城市更新。金融監管總局將研究出臺專門的城市更新項目貸款管理辦法,明確貸款條件標準,滿足城市更新行動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服務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點評】城市更新面臨規劃、土地、財稅、金融等多重挑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強有力的制度政策支撐。意見作為指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綱領性文件,在中央確定城市更新大方向后,各地可以結合實際需求積極探索創新,細化實施路徑,因地制宜推進城市更新。
上海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發布
上海市21日印發《上海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城鄉居民增收、消費能力保障支持、服務消費提質升級、大宗消費更新、新型消費培育、消費環境提升”等六大行動,以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切實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方案把提升消費能力放在優先位置,著力穩就業、提技能、增收入,激發居民消費意愿。在促進收入合理增長方面提出,積極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落實工資支付保障制度等。
把提升消費供給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推動服務消費、大宗消費、新型消費提質升級。在服務消費方面提出,打造文化消費高地,大力發展演藝經濟,支持舉辦具有影響力的大型演藝活動,持續引進中外經典劇目等;建設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支持引入國際一流樂園IP,推動存量主題樂園優化升級,打造世界級主題樂園矩陣等。
【點評】上海方案銜接國家《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結合上海特點,更加突出需求側、服務側、環境側發力,更加聚焦在居民消費能力提升、服務消費提質升級、新型消費培育、消費環境提升等方面的政策協同。專家認為,該方案體現了上海作為我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責任擔當,也展現出了敏銳洞察力,精準看到了消費趨勢變化,內容系統且全面。上海可發揮國際商會和組織高度集聚等優勢,重構、提升AI時代上海在全國乃至全球消費網絡的中心度和國際影響力,為中國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探路。
OpenAI史上最大收購押注硬件
北京時間22日,OpenAI宣布,將以65億美元收購蘋果前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維創辦的AI硬件初創公司io,首批AI設備計劃于2026年面世。
這筆收購預計在今年夏季完成,仍需獲得監管部門批準。如若成功,這會是OpenAI規模最大的一筆收購,意味著硬件仍是OpenAI計劃中重要的一環。
Io由艾維與奧爾特曼合作創辦,彼時目標是做出“AI時代的iPhone”。但外界對于OpenAI正在做的AI硬件還很模糊,奧爾特曼提到,其首款產品并非要取代iPhone,也不會讓智能手機消失,而是完全嶄新的事物。
據外媒消息,io正探索耳機、搭載攝像頭的可穿戴設備以及支持AI的家用設備等多個方向。
【點評】一年來OpenAI動作頻頻,此前被曝以30億美元收購AI編程初創公司Windsurf,押注AI代碼。此次收購進一步表明,OpenAI希望加速整合行業優質資源,鞏固在全球AI競爭中的地位。有分析認為,當下大模型競爭愈加白熱化,不能單靠模型,下半場誰能觸達用戶才是真王者,OpenAI希望直接擁有自己的終端。同時,OpenAI進軍硬件領域也可能對蘋果等傳統硬件廠商構成挑戰。
美眾議院通過減稅法案,美債風暴重來?
據新華社,共和黨議員占多數的美國國會眾議院22日以微弱優勢通過一項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
這項法案將延長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第一個任期內通過的企業和個人減稅措施,同時增加國防支出,并為打擊非法移民提供更多資金。法案還將取消前總統拜登推動的多項綠色能源激勵政策,并提高貧困群體獲得醫療保險和食品援助項目資格的門檻,以削減部分聯邦開支。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國債規模已攀升至36.2萬億美元。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公司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受此影響,加上市場擔憂稅改法案將顯著增加美國財政赤字,美國20年期國債拍賣需求疲軟,推動美債收益率走高,21日10年期收益率接近4.6%,30年期再次突破5%;紐約股市三大股指顯著下挫,創下4月22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點評】美國減稅法案的通過加劇了投資者擔憂,疊加美國主權信用評級被調降,全球債券拋售正在加速。而且不同于4月關稅憂慮導致投資者拋美債同時買入日本、德國國債,此次全球投資者開始無差別拋售。22日40年期日本政府債券收益率創下3.689%的歷史新高,3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也徘徊在3.187%的歷史高點附近,這又將進一步讓美債雪上加霜。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